
【相关政策】洛阳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委编办,各县(市、区)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局、团委、科技协会、电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和《河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7〕80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现社区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促进社会公平。
(二)坚持社区为根,特色发展。立足城乡社区,面向基层,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从实际出发,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鼓励各辖区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三)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发挥党委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把社区教育切实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着力补足农村社区教育短板。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学习。
(四)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
三、总体目标
——2019年,社区教育工作全面展开。组织县(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试点;4个以上县(市、区)申报成为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或实验区;省级县(市、区)社区教育示范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示范学校申报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2020年,社区教育实现全覆盖。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10月之前,县(市、区)成立社区教育学院;争取建设并申报成功1至2个国家级县(市、区)社区教育实验区。
——2020年之后,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更加完善。社区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学业务开展更加深入。
四、主要任务
(一) 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加强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四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市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市社区大学的建设、市级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负责全市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业务指导。
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负责课程开发、教育示范、理论研究,指导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开展工作。
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村(社区)教学站(点)的工作。
村(社区)教学站(点)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
2020年之前,全市重点建设4至6个示范性县(市、区)社区学院,6至10个示范性乡镇(街道)社区学校。
(二) 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起骨干和引领作用。
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将县级职教中心、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城乡成人文化学校、科普学校等社区教育资源实施共享,进行整合,推动辖区内三级办学网络建设。加快乡镇成人文化学校的转型发展,2020年前,70%以上的乡镇成人文化学校转型成为乡镇社区学校。拓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的社区教育、设施统筹、信息共享、服务联动功能。
社区教育成员单位每年12月逐级提交社区教育资源清单和下一年度社区教育活动计划,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并实施共享。探索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
(三) 夯实社区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教育模式。利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成人文化学校等机构,面向在职在岗人员、城乡居民、中小学生等各类人群,深入开展文化服务。持续不断推出“书香社区”“书香家庭”“阅读周”等学习活动,培育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四) 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依托洛阳市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网络,对接河南省终身学习在线网络云平台,开发完善社区教育优质公共数字资源库。县(市、区)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社区教育资源覆盖面,形成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学习网络支持体系。
(五) 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市教育局每年牵头组织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表彰“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等先进典型,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并不断扩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外延内涵和社会影响度。
(六) 提高服务重点人群能力。将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农村居民培训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市、县两级社区教育机构指导乡镇(街道)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老年人学习场所和社区学校。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提高办学开放度,逐步从服务本单位、本系统离退休职工向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科普资源,开展校外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有条件的社区要积极开展“3点半”小学、幼儿园课外辅导学校并支持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农村社区教育教学点,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就业创业和现代生活教育培训,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各类残疾人社会生活、权益保护等培训指导。
(七) 推进试点引导。开展试点先行、示范引导。2019年,市社区大学指导2所县级社区学院、2所乡镇级社区学校、2个社区(村)教学(站)点的筹建和完善,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先行展开试点工作。探索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的组建成立、经费筹措、人员编配、培训服务等工作的有效模式和标准。2019年下半年开始,对6所试点教育机构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发挥试点机构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推动市社区教育工作全面铺开。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社区教育工作由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各施其责。
市教育局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具体负责指导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组建、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管理和组织实施。
民政部门把社区教育作为街道管理创新、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财政部门结合实际,逐步加大对社区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确保社区教育政策性经费落实到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对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在聘任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指导。发挥社区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部门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区教育提供必要支持。
体育部门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共青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外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协会将《科普法》《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及全市科普能力建设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洛阳广播电视大学负责依托洛阳社区大学设立洛阳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配合市教育局统筹指导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负责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教学资源开发。
其他相关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二)明确责任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是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
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教育、编制、民政、财政、人社、文化、科技、体育、共青团、电大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组织。做好社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本级社区教育机构组建。落实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经费和设施设备等相关保障,统筹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督导社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时出台本辖区的社区教育发展规
划,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是社区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主管领导、责任科室、专职骨干,组织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本级社区学院设立社区教育教学服务指导机构,组织社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健全政府对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形成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市级社区教育经费由市财政予以保障。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由承担社区教育的单位提出使用意见,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经济条件好的县(市、区),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社会化。推进社区教育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工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吸引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教育。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设立社区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持社区
洛阳开放大学